疫情不再是“药神”,互联网医疗的未来能否找到“新解”?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最担心什么用四个字概括,大概就是医闹在十几亿人的巨大需求下,医疗资源很容易出现缺口

一向以跨时空配置医疗资源优势著称的互联网医疗,也变得有效无能虽然互联网医疗已经过了初级阶段,进入深水期可是,面对疫情常态化的考验,以科技的力量尽最大努力,仍然难以应对这一考验

不可否认,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但让人感到悲观的是,即使是现在,互联网医疗企业也未能证明互联网+医疗是一门好生意互联网赛道会面临怎样的「路况」还是需要深度透析

疫情不是药神。

疫情振兴了互联网医疗吗目前这个问题还很难回答

表面上看,疫情下,线下医院接触和感染的风险变高互联网医疗安抚自我怀疑者的恐慌,通过远程会诊,健康交流等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随访和药品,蓬勃发展,让很多相关企业尝到了甜头

比如平安医生,这次疫情整体表现其实挺好的据介绍,平安医生已与56个省市的地方政府机构合作,帮助防控平台用户服务量激增,股价也一路飙升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似乎心情不错

我们对未来无比兴奋和激动,中国互联网医疗的瓶颈正在逐渐打开,这是根本的,从长远来看对整个行业都是有益的。

字里行间,似乎都在看好疫情后在线医疗的发展。

疫情发布后,囤积药品的需求剧增,医药电商平台也受益匪浅。

京东健康承诺连花都不涨价,准备了1亿盒抗疫药品,阿里健康不仅原价供应药品,还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动,维持相关抗疫药品的供应,这两个平台获得了很多好评如果对比以往财报的详细数据,京东健康可能更占优势

2022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总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48.3%,期间盈利2.2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54亿元,扭亏为盈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净利润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82.0%

京东健康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药品和保健品销售商品收入同比增长48.6%至175亿元。

阿里健康发布的2021财年年报显示,阿里健康全年收入155.2亿元,同比增长+61.7%实现利润3.43亿元,调整后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198.5%,较上年扭亏为盈

但2022财年上半年,阿里健康公布上半年营收为93.57亿元,同比增长+30.7%,增速较2021财年上半年的+74.0%明显放缓同时,2022财年上半年出现较大亏损,亏损约2.32亿元,而2021财年同期则盈利约2.79亿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强供给驱动的行业,仅仅是疫情的需求刺激似乎并没有触及互联网医疗的根本根源。

比如消费者最关心的新冠肺炎的应对措施,其实已经总结得很好了,而且流传很广,很受欢迎它们不需要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只有以娱乐为主的短视频内容平台,如Tik Tok和Aauto Quicker,才能让消费者更了解新冠肺炎

至于诊疗,在阿里健康兼职的王医生更有经验王医生说,现在很多医生护士自己也面临感染,人手已经很紧缺了完成线下医院的日常工作并不容易,能接受线上兼职咨询的就更少了

这与疫情爆发之初的情况大相径庭新冠肺炎刚在武汉爆发的时候,当地的医疗条件还在继续满负荷运转,但其他地区的医疗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区域转移现在全社会医疗资源紧缺,没有调剂,没有匹配

从王医生在线咨询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感染后的轻中度症状事实上,能提供医学建议的患者大多都知道,他们害怕去医院是因为害怕加重感染在线咨询更多的是寻求内心的平静除了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他人都是比较慢性的病人至于重症,患者一般不会耽误,都是直接去线下医院毕竟在线诊疗提供的帮助真的很有限

医疗行业的一些企业态度谨慎好医生创始人王航说:疫情会不会是互联网医疗的拐点,很难说

卓见科技创始人魏建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从行业来看,互联网医疗还没有到爆发的时候

春雨医生CEO王玉玺也认为,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现阶段各家都还处于市场发展初期,线上问诊也部分起到了流量入口的作用。

补码和闭环

互联网的医疗环节很长,企业进入市场注定成本高昂,只能选择从单点切入对应互联网赋能医疗的三个层次:信息,产品,服务独角兽大多选择信息,巨头进入市场都是从产品入手

互联网医疗初期以医疗信息要素为主,一批互联网医疗创业者通过注册,科普等方式连接资源。

而微医,利用挂号网,一开始就提前抢占了医疗信息赛道,帮助医院实现了医疗行为的信息化建设,想在其中分一杯羹打开医院的内网和外网后,他们帮助医院的窗口搬了出来

一开始一个好医生主要是做扫医院,慢慢的把全国20多万医生的信息都聚集在网站上网站火爆的时候,患者可以通过好医生获得医生的预约加服务

丁香园更侧重于医学科普从最初的医生职业社区到现在的输出到C端,长期服务医生,为大众科普疫情期间,丁香医生选择推出疫情地图,实时追踪疫情数据,发表科普和辟谣文章1600余篇

伴随着政策逐渐明朗,电商卖处方药的政策出现,医药电商逐渐崛起,巨头们纷纷低头入局。

阿里出资1.71亿美元控股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也把卖药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成立初期几乎占到了卖药相关收入的90%以上

医疗服务的商业环节最长,变现潜力更高,但发展难度最大,占据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任何一个单一环节都不足以取胜要把互联网医疗服务变成好生意,需要做两个动作:完成和闭环

从医疗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挂号,咨询,治疗等各个环节都是分离的比如医疗的核心:诊断和治疗目前轻诊的是诊断,而在治疗上,由于技术限制,诸如注射,输液,手术等接触式治疗无法远程实现,诊疗无法有效一体化

当无法形成闭环时,互联网医疗用户很难转化为客户互联网主要是从用户身上获取价值,因为用户和客户的角色往往是模糊的比如广告业务,用户就是客户,他们把注意力投入进去就能带来价值

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深水区,用户和客户之间的转化路径越来越长,用户和客户的区分越来越明显从轻诊到深诊,从消费医疗到重医,加深信任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互联网医疗企业没有出路伴随着疫情的逐渐结束,不仅是红利在下降,资本的耐心也已经耗尽以微医为例据天眼查专业APP显示,微医的融资历史多达10笔,已经到了Pre—IPO的关键档期

除了微医,2021年,医联体,医脉通,中心科技等一大批互联网医疗企业高调冲击IPO想借疫情的东风也不容易从疫情的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医疗企业只做到了轻问诊和消费医疗,在面临重诊疗的深水区表现出了明显的恐惧

对于短时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患者来说,如今的互联网诊疗和曾经火热的知识付费并没有本质区别,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消除焦虑知识付费消除了人们在心理层面对知识的焦虑,而互联网诊疗消除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焦虑

想要跨越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和服务的鸿沟,形成产业闭环,本质上需要规划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从洗头模式到理发店模式。

如果从规模效应来看,洗发水型号无疑更胜一筹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不是洗发水的生产者,而是洗发水的搬运工做纯药品业务,只考验渠道和供应链能力,这不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能力即使做得好,也不能真正把互联网医疗变成好生意

由于没有深入到产业链上游,所能获得的价值其实是有限的,主要依靠供应链和下游渠道的优势很难打开行业的天花板这时候如果想深入掘金,只能结合理发店模式向外扩张

理发店模式是从服务入手的,和国内市场差不多比较分散,难以实现标准化供应相对于国内市场,服务供给更加严格,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投入要求更高但相比医疗研发的巨大投入,更能打开互联网医疗的想象空间

从洗头模式到理发店模式,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再局限于医疗的外围,而是将互联网和医疗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许多企业选择专注于专门的医疗领域来实现这一目标

京东健康先后成立了感染与肝病中心,脑营养中心,皮肤修复中心等九大专科中心专病模块已经占据了平安健康APP首页的重要位置,包括神经外科,肿瘤中心,罕见病,甲状腺,乳腺等

但互联网医疗并没有触及医疗的核心领域,发展还很浅在供给端,互联网医疗企业并没有实际掌握医生这个群体,仍然以借用为主,在需求端,对患者的诊疗就像隔山打牛,效果还是不如线下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健康是刚需,但在线咨询的轻咨询+轻诊断还是有点弱这时候平台商业化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

一个成功的商业生态应该是高频和高频共振,或者说是高频和低频共振但如果是低频低频的抱团取暖,就相当于同时养了两只吞金兽,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理性的

这背后,一定不能忽视医疗仍然是一个高度管制的行业,不能以对待科技公司的方式来监管互联网医疗机构未来互联网医疗服务很难完全市场化运作,看得见的手可能会更深入的介入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