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谁在领跑,谁在垫底?

新年,新气象。

2023年,拼经济的力度,伴随着31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出炉,各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已经明确这背后,也有很多深层次的含义值得深思

我们来看看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几何。

公开资料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制定的GDP增速在4%至9.5%之间,其中25个地区将增长目标定在5%至6.5%,大多在6%左右,四个地区将目标增长率设定在7%以上,最高的是海南,约为9.5%,其次是西藏,新疆和江西目标增速最低的是天津和北京

同时,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2022年GDP总量和实际增速除了北京和海南只指出了正增长的趋势外,其他各省市都公布了具体数值,从2%到5%不等,最高的是江西和宁夏,最低的是重庆,贵州和广东,估计都在2%左右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各地制定的GDP增长目标普遍高于2022年的实际增速。

其实道理并不难理解从宏观环境看,自去年底疫情防控方案大幅优化调整以来,一度扰乱各行各业运行的不利因素日益减弱最近几天,伴随着官方宣布疫情高峰已过,整体形势进一步企稳好转,蓄势待发,从政策上看,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随后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做出全力拼经济的表态,同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考虑到2022年基数效用较低,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不出现意外的黑天鹅事件,2023年国民经济强劲反弹几乎是确定的,各地制定全年GDP增长目标,既表明了推动经济重回正轨的决心,也向市场发出了积极的,令人鼓舞的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与2022年的目标增速相比,今年有21个省市自治区下调了目标增速,大多下调了0.5~1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可能是尽管各地对2023年的经济复苏普遍充满信心,但从现实层面来看,仍存在一些障碍和压力,如前期疫情防控带来的伤疤效应和外需疲软给部分外贸省份带来的增长压力等复苏基础并不牢固,仍需要时间消化和调整

但这也反映了各地的务实态度——即在自身经济现实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定新一年的增长目标,而不是刻意追求高增长率,以免适得其反。

综合各地的GDP增长目标值,我们可以大致预测2023年的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5%左右的区间,这也是相对于2022年全国经济增速3.0%的大幅提升。

进一步分析2023年各地区的增长目标,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

例如,中西部地区的预期增长率大多高于东部地区。

根据上述内容,中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江西,安徽,宁夏,湖南,湖北,重庆,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增长目标普遍在6%以上另一方面,东部发达省市的增长目标普遍低于中西部地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都将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省市的经济总量往往小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基数效用较低使得这些地区更容易保持相对较好的增速,而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的经济体量足够大,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也足够成熟,取得较高的增速无疑难度更大,另一方面,中西部省市人口密度远低于东部省市,人口流动性不高之前疫情防控压力比较轻,对经济的影响比东部发达地区有限得多,应该修复得比较顺利

事实上,盘点最近几年来各地的经济数据,中西部地区普遍高于东部地区,这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从东南沿海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有望在全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至于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已经相当雄厚与其一味追求增长,不如在解决民生问题和优化经济结构上做文章,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再比如,海南在目标顶部,天津在目标底部。

在所有地方中,最抢眼的是海南9.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各省市自治区中最好的在我看来,海南增长目标的设定并不夸张,完全可以实现原因是海南是旅游大省,服务业占比超过60%,消费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2022年,由于国内疫情反复大规模反弹,很多地方采取了严格,长期的防控措施,人员跨区域流动受阻,导致旅游市场持续低迷,严重影响海南经济伴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人员流动性逐渐恢复,旅游市场的困局得以扭转,这对海南无疑是一大利好,加上自由贸易港政策的红利,免税消费回流的助力,2022年基数效用低的影响,海南经济有望迎来非常强劲的反弹

相比之下,天津4%的增长目标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垫底,似乎有些不光彩。

客观来说,天津这几年的经济形势确实不太乐观,不能完全归咎于疫情的影响,因为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天津的经济就出现了问题从2017年开始,天津的GDP增速开始低于全国整体水平2018年,天津的GDP在全国城市中还能排第六,但2019年跌到了第十位,2020年和2021年甚至跌出了前10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天津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就产业结构而言,天津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石油,化工,汽车三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天津规上行业的40%以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近30%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欠缺,产业升级乏力最近几年来,由于石化产品需求低迷和国际油价冲击,天津传统产业受到重创,利润下滑也严重拖累了全市工业增长此外,天津民营经济薄弱,市场活力不足,抑制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些问题可能也是天津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地方

梳理2023年公共重点工作安排可以发现,消费和投资是不折不扣的关键词,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扩大内需,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促进全社会投资等要求是一致的。

事实上,面对国内外各种形势的变化,我们不能再继续把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立在海外需求疲软的基础上,而应该着眼于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注重修炼内功以增强经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免疫力是明智之举特别是考虑到在严密防控疫情期间,我国内需受到抑制,难以得到有效释放,而当前防疫措施的优化调整,也给了我国内需很大的回旋和反弹空间自然,要做的事情很多

当然,扩大内需的重点应该是消费和投资,这也是各地把它们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

那么,各地应该如何促进消费呢。

在我看来,短期内发放消费券和举办促销活动仍然是提振消费的有效途径但需要指出的是,直接向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发放现金比发放消费券更有效,因为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对收入变化更为敏感,甚至几百元的横财也能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因此,可以探索现金补贴与发放消费券相结合的多元化补贴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准确,现实地应对风险,进而在促进消费复苏的同时提高居民整体福利

从中长期来看,各地还应加快消除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如有效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开始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妥善处理居民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以解决人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在投资方面,各地要着手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一方面,各地需要认识到投资方面的不足,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仍然很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婴幼儿护理等领域的相关设施供给不足,扶贫和农业,水利等领域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优化和改进

另一方面,各地应推动更多资金投向能够支持形成新增长动力的领域,如高端制造业,先进技术等同时,他们应该着眼于未来,增加对新的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既能实现短期内的稳定增长,又能为地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星途金融研究院原创,由星途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傅一夫撰写。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