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聪明车”安全行驶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加快,车企积极布局抢占新赛道——

让“聪明车”安全行驶

自动驾驶出租车逐步实现“前排无人”、无人零售车提供“无接触”购物、智能卡车让物流运营更高效……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不断迭代、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1月上旬,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当下,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近30个城市发放超1000张道路测试牌照

在手机上一键下单,一辆头顶激光雷达的出租车从远处驶来。去年,这类自动驾驶出租车需要配备一名安全员,有时还需要安全员进行一些手动操作。而今,多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实现了真正的“无人”。

近日,北京市向小马智行等企业颁发了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许可,可实现车内“前排无人,后排有人”。在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和重庆市永川区的特定区域内,自动驾驶出租车上也实现了“前排无人”。

商业化试点是自动驾驶应用场景落地的重要环节。在全国多地,小马智行、百度、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企业已经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落地商用。

除了出租车,智能网联汽车也逐步应用在重型卡车、快递配送、清扫、接驳等多个领域。在湖南湘江新区的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内,无人驾驶零售车按照规划的线路行驶,其货柜可容纳饮品、食物等,并具备冷藏、制热功能,为园区员工提供便利的“无接触”购物方式。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合资公司一骥智卡所生产的首批30辆智能卡车日前已下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介绍,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城市累计为80多家企业发放了超过1000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特殊区域已开展规模化载人载物测试示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根据此次征求意见稿,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并特别强调了安全性。例如,试点城市应具备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共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图等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试点道路的交通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具备良好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基础、省级或市级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平台、汽车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等安全管理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层面明确试点工作及相关条件,对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上路并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助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有助于企业在市场最前沿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布局,而企业的探索将有利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

从单条道路测试扩展到区域示范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市场上各大品牌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新赛道。

多地积极推出举措,抢抓发展机遇,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全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深圳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深圳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145公里,率先在妈湾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今年6月出台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网联化先发引领、智能化大幅跃升、电动化全面渗透,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应用高地。

上海、重庆等地也明确了发展目标。上海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实现重点区域覆盖,基本满足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应用需求。重庆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相对完整、重点突出、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等。

郭守刚介绍,目前,全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3500公里,建成5G基站200万个,从单条道路测试扩展到区域示范,逐步推动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

各家车企也在纷纷抢占这一新赛道——

比亚迪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经过多年发展,比亚迪在此领域已拥有三大拳头产品,即“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比亚迪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亚迪汽车APP”。其中,“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是打通“硬件、软件、生态、手机端”四维一体的智能座舱,延续了手机使用习惯,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汽通过集成内外部创新资源,打造了“七大技术底座”,包括覆盖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的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涵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电驱系统和软件架构的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上汽集团表示,公司正在加快推动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持续产业化、产品化。

自动驾驶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车型正蓄势待发。以蔚来、小鹏、理想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产品已在市场上实现规模量产,以百度、华为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与车企合作产品相继落地,以广汽埃安、上汽智已等传统车企的新品牌自动驾驶功能产品陆续交付。

市场前景广阔,挑战也不小

眼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向本报记者分析,从产业自身发展看,汽车正处在由电动化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变的进程中,产品属性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从产业间协同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是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是制造商、供应商与消费者的深度融合。从消费需求变化看,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影音娱乐等方面的个性化和高端化需求日益增加。从商业模式变化看,汽车产品将以用户体验为重要出发点,软件、内容和服务的价值比例将会持续提升,盈利点向价值链后端转移。因此,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有望在未来催生数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安全要求,包括政策法规、技术研发、安全性、社会认同等诸多方面,给企业带来挑战。

政策法规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在产品准入、上路行驶等领域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明确。技术研发方面,高算力芯片、高性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有待提高,自动驾驶算法需要通过更多场景加以验证。安全性方面,随着汽车产品智能化、网联化程度提升,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基础设施方面,车路协同设施的适配性与统一性仍需完善。社会认同方面,公众对驾驶辅助的认同度较高,但对高级别自动驾驶仍存在安全忧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建议,应从政策创新、技术攻关、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安全保障。包括在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城市对产品技术能力进行验证,为完善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经验。通过行业联合攻关、重大项目等形式加强行业共性平台建设。强化技术监管能力建设,形成贯穿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管机制等。

产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人才梯队建设和系统化培养也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悉,中国互联网协会车联网工作委员会近日牵头发布“智能网联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将重点培养智能网联数据管理与应用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