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症状,尤其当疾病进展至中晚期,出现慌张步态、冻结步态以及姿势平衡障碍时,已成为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跌倒以及致残的重要原因,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神经科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的专家,通过系统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帕金森病步态障碍领域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特制订《中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并于近日正式发布,进一步规范我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类型与特点
国际MDS姿势和步态障碍学组将步态障碍分为两种类型:(1)持续性步态障碍,指步态缓慢,拖曳步态,走路时手臂摆动减少或完全消失;(2)间歇性步态障碍,包括慌张步态和冻结步态。
慌张步态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典型的步态障碍之一,表现为行走时身体前倾,快速小步前冲。由于其不可预测性,可能导致跌倒。慌张步态见于3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冻结步态的定义为尽管有行走的意愿,但前进过程中步伐出现短暂性、发作性中止或减少。冻结步态成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帕金森病患者中冻结步态的患病率约为50.6%,且患病率随着帕金森病病程延长而增加。
在疾病早期,步态障碍无明显特异性,随着疾病进展,帕金森病中晚期出现较严重且具有特征性的步态障碍,如慌张步态和冻结步态。帕金森病中晚期还会出现姿势平衡异常,表现为全身呈前倾屈曲体态,行走时缺乏上肢联动及姿势反射减少直至平衡丧失。
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临床评估与治疗
帕金森病步态与平衡评估的主要方法可以从问卷调查、临床测试、测量量表、仪器设备这4个维度进行总结。根据临床评估结果,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侵入性与非侵入性神经调控,物理治疗和代偿策略。而在药物治疗方面,专家共识建议:“可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药或添加治疗改善帕金森病者的步态障碍(2b级证据,C级推荐),但临床上对伴有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应谨慎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共识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管理步态障碍的证据”基于一项小样本开放性标签研究发现:罗替戈汀(透皮贴剂)单药治疗6个月可改善新发帕金森病的直线行走、起步和转弯状态。另一项小样本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研究发现,添加普拉克索对改善伴有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速有效。
在治疗冻结步态方面,普拉克索普通剂型作为单药或添加治疗可改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添加治疗可改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项RCT研究报道了罗匹尼罗较左旋多巴更容易增加冻结步态的发生风险。另有综述阐述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无论是哪种)有恶化或诱发冻结步态的可能,因此临床上对伴有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应谨慎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我国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已于2024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效注射针剂。适用于早期特发性帕金森病症状及体征的单药治疗(不与左旋多巴联用),或与左旋多巴联合用于病程中的各个阶段,直至疾病晚期左旋多巴的疗效减退、不稳定或出现波动时(剂末现象或“开关”现象)。是当前更符合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理念的抗帕金森药物,可有效延缓和治疗运动并发症(如“开关”现象)。且肌肉注射,预期无食物和胃肠道系统的影响。因此,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障碍治疗应当基于科学的临床评估,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以帮助患者实现最大的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