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国教授为您解答癌症为何屡次复发?

核心提示:癌症复发是指经过积极治疗后,被控制住的癌症重新在原发器官上出现,或者癌症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血管或体腔,迁移到其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有些癌症,会在初次治疗过后的几个月或几年后复发。造成癌症患者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王振国教授指出癌症复发大多因为4种原因:

1.癌症的体质未改变

癌症患者之所以患癌,是因为身体环境具备了“癌性体质”,手术、放疗、化疗杀灭了癌细胞,但是患者身体的细胞分化调节机制问题并未改变,癌细胞生存的环境没有改变,所以就会有新的癌细胞不断产生,癌症就会复发和转移。

2.患者的治疗不到位

手术可切除已形成肿块的癌细胞,普通放疗、化疗可以杀死全部或部分成年癌细胞,而对幼年癌细胞作用欠佳。当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时,一旦幼年癌细胞从休眠状态苏醒,迅速裂变、突变,就会形成新的成年癌细胞,这是癌症转移复发的根本原因。

癌症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癌细胞,手术、放、化疗消灭了体内绝大部分癌细胞,但体内一般仍存有100万左右G0期(不活跃、静止期)的癌细胞,这类癌细胞是目前手术、放疗、化疗解决不了的。更可怕的是有些癌细胞已经在患者体内积集下来,落户生根形成肉眼及影像学都无法看到的微小病灶,伺机待长。这些残留的癌细胞及微小病灶是日后复发的元凶。

3.患者免疫力低下

正常人体内的细胞日夜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每天形成的新细胞中,约有几百万个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少数突变细胞若不受免疫系统制约,则进一步恶变,形成肿瘤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随时都在监视和及时消灭这些突变、恶变的细胞或癌细胞,一旦发现异常,会动员大量免疫细胞歼灭“异已分子”,使之难以形成气候。如果一个人的免疫监视功能正常,则能对体内外的致癌物和癌细胞进行狙击,消灭其于萌芽状态。

4.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健康

癌症患者在经历了一系列治疗后,回到生活和工作中,开始了新的生活。有的人又开始抽烟、喝酒、熬夜等,这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治疗癌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有长期和癌症做斗争的准备。如果没有及时跟进抗复发治疗,或接触到是促使癌症复发的引起癌症的各种理化因素及生物致癌因素,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

那么如何尽快发现癌症复发转移的迹象,将是下来治疗的关键,依然遵循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的规律,王振国教授指出,有下面这些症状表现,就要千万注意了,很可能是癌症出现复发转移的征兆:

1、发热症状:癌症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热现象,这在临床上称为癌瘤热。肿瘤组织坏死,瘤体侵入腹腔神经丛,肿瘤代谢物进入血流,肿瘤脑转移等,均可引起发热。

2.阻塞症状:体内任何管腔内的肿瘤体增大,都会引起管腔变化,常见的是管腔狭窄,更有可能会造成管腔阻塞。如食管内肿瘤增大,会造成进食时吞咽困难、打噎甚至阻塞等;气管和咽喉肿瘤增大,会压迫气管和咽喉部神经,从而出现气短和声音嘶哑、语不出声的征状。

3.疼痛症状:癌症患者通常会有转移病灶,病痛非常明显。一般多见于骨转移。瘤体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较大的瘤体压迫了体内管腔,都可引起组织坏死和产生炎症,出现疼痛症状。

4.体重下降:病人通过治疗后,体重应保持平稳。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又出现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就应检查有无肿瘤复发的可能。

5.出血症状: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肿瘤体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流鼻涕、痰中带血等。

6.淋巴结肿大:癌症患者通过治疗后,应注意检查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是否肿大。可经常检查淋巴系统。如颈下三角区(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等部。这些淋巴区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肿大,应立即就医。

王振国教授指出,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在临床上,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肿,术后依然有残留的癌细胞,一旦条件许可,这种微小的病灶,就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出现复发,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我国新诊断的实体瘤患者中,术后1年复发率为60%,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患者超过80%;肿瘤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后的1~3年内正是复发、转移的高危期。因此在手术治疗之后不要坐等复查,等到出现复发想要巩固治疗也已经晚了,所以患者一定要在手术治疗之后注重继续治疗,把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降低复发的几率。

总之,癌症的治疗是一个系统、漫长、复杂的过程,对于癌症治疗,有病人会想要一劳永逸,想要靠手术化疗等方法一次性康复,殊不知治疗癌症就像打攻坚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患者也不要心急,无论是采用哪种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应该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能降低复发的几率,同时患者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都能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